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要求。近年来,湖北省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本报记者就竹山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资源融合,夯实体系,让代表能履职;力量融汇,办实建议,让代表愿履职;数智融通,严实管理,让代表勤履职”的“三融三实”举措做好代表工作,专访了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毛昌盛。
“注重实用好用管用,统筹融合‘人、物、场’资源,实现代表工作要素聚集、体系健全、效应叠加。”如何让代表“能”履职,毛昌盛用“三个双”进行了详解。
“双线”推进,建好多维履职平台。竹山县人大常委会锚定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联商督促智”功能定位,推动线下阵地与线上平台的迭代融合,为代表履职提供新支撑、开启新模式。“按照覆盖选区、方便群众原则,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进代表履职阵地全覆盖,在全县 17个乡镇建成 17个代表之家、72个代表联络站,保障代表学习交流有地方、接待选民有场所、开展监督有平台。”毛昌盛介绍,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应势开发代表履职网络平台,植入代表信息检索、履职历程汇聚、建议阳光办理、积分星级评价等功能模块,辖区四级人大代表云集网上、线下“家站”搬到“云”上,平台终端延伸到实体“家站”、接入微信小程序,代表一机在手即可掌上履职,联系时刻连线、履职永不断线。
“双组”并行,构建多元履职格局。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注重用活用好代表资源,组建代表小组和专业小组,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毛昌盛说,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地缘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活动”的原则,将全县 1303名代表进行混合编组,划分 72个代表小组。各代表小组发挥“区块”作用,积极响应常委会“统一定题”、结合本地实际“自由选题”,灵活组建若干小分队,以“三进”“五亮”“六查”等方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等主题活动 32项,推动解决党政所急、群众所盼的问题 536个。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发挥行业代表“条线”优势,在全县组建绿松石等优势产业、营商环境、基层党组织书记等 30多个专业代表小组,对口参与常委会和专委会的视察调研、建议督办,实现监督工作与代表工作融合互促。“在审议 2023年度预算报告草案过程中,组织专业代表小组‘跨前一步’深入调研分析,提出 10余条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体现了预算审查监督的专业技术性。”毛昌盛说。
“双联”提升,拓宽多重履职渠道。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两个联系”,架起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该县人大常委会 35名组成人员固定联系 3至 5名县代表,7名主任会议成员定向督导 2至 3个乡镇代表行动,机关 13名人大代表包联所在代表小组履职活动,织密一张网,下好一盘棋,推动代表活动走深走实、代表工作有力有效。毛昌盛介绍,代表全员编组进驻“家站”,推行“一码二亮”(代表码,亮身份、亮承诺),方便群众“码上”找代表。制度化开展“逢十接待日”活动,每月 10日、20日、30日,轮值代表进“家”进“站”接待选民,实现“家站”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群众常赞。结合“下察解暖”“共同缔造”等活动,组织代表带头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场院会”“楼栋议事会”进群入圈”等方式,大事同商、小事互通、难事共解,协商解决“红色物业”等基层治理难题 300余件。
“积极探索代表建议提、交、办、督、评方式创新,融汇各方力量,构建工作闭环,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既重结果、也重过程。”毛昌盛说,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多管齐下,切实督办代表建议。
“重点督”+“常态查”,全覆盖长效监督。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完善重点督办建议的督办机制,对代表建议进行汇总梳理,结合党委中心工作、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重点督办建议,由主任会议集体督办、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媒体舆论督办,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展、年末问成效。所有代表建议在代表履职平台流转,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甄别出反复提的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督办。毛昌盛说,建议办理过程在履职网络平台和线下“家站”大屏公开“直播”,方便代表和群众实时查看办理进度、成效。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开展日常调研、视察等工作时,同步对相关单位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见面”+“线上评”,全过程践行人民民主。竹山县人大常委会落实提办双方“三见面”制度,提高代表对办理工作的参与度。承办单位办前与代表见面,了解所提建议的初衷意图;办中与代表见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办后与代表见面,听取对建议办理结果的意见。为防止建议办理“被满意”,毛昌盛说,该县人大常委会实施办复评价“背靠背”,对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代表直接通过履职平台进行满意度评价,有效防止人情因素“被满意”。毛昌盛同时介绍,该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建议办理作为信息公开法定事项,在政府网和人大网开设专栏,将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办理结果予以公开。2022年交办的126件会议期间代表建议、32件代表行动中形成的意见建议,均按期办复,满意率达98%。
“回头看”+“滚动办”,全链条闭环监督。竹山县人大常委会用好“回头看”机制,对部分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 B类件、受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以后解决的 C类件,持续关注后续落实情况,推动向A类件转化;对 A类件是否又被重新提出进行监督晾晒,督促承办单位客观统计建议完成情况,减少问题反复出现。毛昌盛说,该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办理工作不换届”理念,将上年度未能落实的建议与当年度建议同交办,实行滚动办理。2020年交办的提高副职村干部待遇的建议,办理工作因换届而搁浅,次年“回炉”交办后,促成了“参加养老保险的现任村副职干部每人每年可享受 1000元缴费补贴”等利好制度落地。
“依托代表履职平台,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构建三大评价指数,对代表进行科学管理、精准‘画像’,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毛昌盛说。
清单化履职。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可量化、好检验、能落地”原则,对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闭会期间的履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明确职责、量化工作,根据代表出席会议、参加活动、提出建议、联系群众、自身建设等五大类履职内容,开列详细的履职任务清单,通过履职网络平台直观呈现履职情况,以“履职上线”倒逼“责任上肩”。“履职活动‘谁组织谁负责’,如实登记代表履职情况,代表本人也可提交履职活动佐证,统一归口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核实后,及时录入代表履职平台对应模块,系统实时更新、自动生成履职电子档案,一人一档,一年一归档,任期内履职情况随时可查证、可追溯,有效规避了代表履职多与少、好与坏一笔‘糊涂账’的现象。”毛昌盛说。
积分制管理。“配套出台县人大代表管理办法和履职积分制度,把履职内容量化分值、分类计分,实行积分制管理,把代表履职‘软指标’变为‘硬杠杠’。”毛昌盛说,该县人大常委会采取“百分制+附加分”评分模式,代表每有效履职一次,系统即按该项履职内容对应分值自动赋分“记账”、汇总显示当前积分、生成实时排名,累计积分上不封顶。比如,出席人代会得基本分、缺席不得分,提出议案建议的领衔代表和联名代表差异化计分,若所提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则再加分,获得各级奖励荣誉梯次加分,正向引导代表善履职、勤履职。每年度为一个积分周期,跨年清零,让每位代表在新的年度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重新奔跑。”毛昌盛介绍,目前,228名县级人大代表都有详实的电子履职档案,履职情况一目了然。
亮星式评价。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退出机制,每年 12月底前,以代表本人自评、代表小组核校、乡镇人大或选举单位参评、县人大常委会评定相结合,综合年度积分、遵纪守法、述职测评等情况,对代表当年履职情况进行考评。据毛昌盛介绍,该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考评融入“十星级”元素,对优秀、良好、称职、基本称职的代表,在履职平台点亮对应的星级,考评等次和星级结果记入代表履职档案公开晾晒,并向代表个人和有关方面通报。等次和星级靠前的作为评先表优、推荐留任的重要参考,次年可在联络站积分超市兑换奖品;对等次和星级靠后的予以提醒约谈,连续两年受到提醒约谈的劝其辞去代表职务。”毛昌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