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要闻
汇聚人大力量 情暖基层一线——十堰市人大代表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5日 / 来源:十堰人大 作者:徐扬
  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生动实践。自活动启动以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将实践活动与代表行动有机结合,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广泛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聚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办成了一批得人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好事实事,为持续深入开展此项活动搭建了平台、夯实了基层、积累了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下基层,工作部署推进有“力”有“效”  
  一是统筹谋划“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将实践活动与“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有机结合,以各级人大代表为主体,以县乡人大为主阵地,以乡镇人大为抓手,推动人大代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师永学先后主持召开两次全市“代表行动”推进会,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任务清单”,强化督办落实,着力打造代表工作的“十堰品牌”,并6次深入县市区检查督导,推动代表行动走深走实。  
  二是代表编组“实”。根据“就地就近、方便工作、划分片区、人数适中”的原则,全市8700多名人大代表被划分为532个小组,累计提出意见建议2320条,其中形成书面代表建议1158件、办结979件,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代表培训“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代表培训,线下举办初任代表履职培训班,线上开办履职知识“云课堂”,代表们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明显提升。郧阳区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全区、乡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会,对辖区1513名区、乡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辅导培训。
  四是走访对象“实”。竹溪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深入开展“六访六促”活动,重点走访产业户、能人户、文明户、监测户、诉求户、党员户等主体,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二)围绕察民情,履职平台建设有“形”有“实”  
  一是规范建设,发挥站点引领作用。制定《关于加强全市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坚持实用、管用、便民原则,在乡镇(街道)建立120个“人大代表之家”,村社建立533个“代表活动室”,真正把“家站”打造成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民意窗和代表行动工作的前沿阵地。郧西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有牌子、有阵地、有制度、有信箱、有活动、有档案、有设备、有人员、有资料、有电子查询终端“十有”标准,规范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为代表依法履职创造便利、提供服务。房县人大常委会建设20个5星级乡镇代表之家和98个代表活动室,规范化打造人大代表活动主阵地。  
  二是紧贴群众,发挥民意收集作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亮身份、亮承诺,以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为载体,通过设立选民接待日、代表之家开放日、开展“双联”活动等多种方式,畅通了民情民意表达渠道,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房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活动室作用,开展代表轮流接访,建立了代表活动接访制度,把每月5日、10日、25日确定为代表接待日。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把“家”“站”功能向群众家门口辐射拓展,充分发挥代表中的产业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组建代表与群众互助小组,使“家”“站”功能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三是精准发力,发挥产业助推作用。积极探索推进“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让特色联络站和人大代表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加油站”、经济战场的“生力军”。竹山县人大常委会依托产业链,因地制宜设立卫浴、茶叶、绿松石等12类产业代表小组,把代表履职平台向工业园区、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一线延伸。郧西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农业产业化”新模式,每月实施调度,及时解决疑难杂症,为产业市场主体排忧解难,带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强。  
  (三)围绕解民忧,监督问效有“声”有“色”  
  一是精准对接“交”到位。全市各级人大结合本地实际,广泛组织代表开展走访调研、专项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及时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乡村振兴等方面收到的意见建议转交相关单位办理,做到“一对一”对接、“点对点”交办,确保件件有人办,事事有人抓。  
  二是全程跟踪“督”到位。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对“代表行动”建议办理情况,采取“视察、审议、票决”等方式督办,确保代表建议办理落到实处;茅箭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座谈、走访、看现场、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沉浸式”蹲点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根据职责权限交办、转办、督办,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张湾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小事快办、要事特办、大事转办”,通过现场督办、直接交办、分级转办和联合答复等多种形式,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地见效;房县人大常委会探索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办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推动重大事件落实。  
  三是检验效果“评”到位。组织代表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落实重点民生项目建议情况进行专题评议、专题听取报告和满意度测评,传导和激发职能部门民生实事建议办理的压力和动力,防止代表“被满意”现象。竹溪县对“代表行动”建议的办理情况,县人大常委会采取“视察、审议、票决”等方式督办,确保代表建议办理落到实处,使“群众意见说了不能白说,代表建议提了不能白提”。  
  (四)围绕暖民心,代表行动开展有“质”有“量”  
  一是聚焦乡村振兴做实活动。茅箭区大川镇卡子村代表小组积极协调省直帮扶单位,发挥专业优势,做好牵线搭桥,打通了农产品外销武汉的渠道,并先后联系25名村民到中铁公司务工,切实为乡村振兴“添动力”。竹山县溢水镇第五代表小组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库区茶叶加工车间少、农户种茶采茶积极性低等情况,提出增加茶叶加工车间的建议已得到落实,项目建成后将惠及苦桃河片区3个村3000余人近3500亩茶产业发展。  
  二是聚焦民生发展做实活动。郧阳区在易迁安置点建设青龙泉社区“零工超市”,帮助半劳力、弱劳力人群实现就业增收,目前已成功帮助220余名易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丹江口市官山镇人大代表在了解到本村在外务工人员因疫情原因无法回乡收麦这一共性诉求后,提出由村里合作社解决在外务工村民“后顾之忧”的建议,很快得到落实,让外出打工的村民们心里有了“底”。  
  三是聚焦和谐稳定做实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代表行动,从关爱困难群体、整治人居环境、调停矛盾纠纷等“小切口”入手,代表们能办即办、能办尽办,为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作出积极贡献。郧阳区针对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现象,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建议献策,帮助化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活动开展以来,共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137件。  
  二、几点启示  
  (一)下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到”。下基层是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切入点,也是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与代表行动必须走深走实的第一步。全市各级人大把“代表行动”与“双联”“户户走到”等活动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形成“五+N”工作模式。实践证明,只有把下基层当成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和分内事,切实践行“一线工作法”,才能真正扑下身子听真话、察真情。  
  (二)察民情,必须找准群众需要。察民情,是下基层的着力点,也是解民忧的第一步。全市各级人大以代表下访、接访、群众“上访”为着力点,走访群众、联系选民、足印万家,确保走访无死角,接访零距离,收集民情全覆盖。实践证明,民情“察”得全面、“察”得精准,才能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切实转化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才能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解民忧,关键在抓好督办落实。检验代表活动成效的关键在哪里?群众和代表对活动的期盼的焦点在哪里?关键在于抓意见建议督办落实。只有扭住“抓落实”这个“牛鼻子”精准发力,形成意见建议“对账-转账-交账-销账”的闭合链条,通过现场督办、直接交办、分级转办和联合答复等多种形式,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地见效,才能确保“下察解暖”与“代表行动”取得实效。  
  (四)暖民心,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真感情需要面对面、心连心,暖民心需要抓得准、干得实。建设社区“零工超市”,帮助弱劳力人群实现就业增收;村里合作社贴心解决在外务工村民回乡收麦困难问题;试行赡养费共享账户制度,解决独居老人赡养问题,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化成了造福民生的亮点,一个个人大代表的“金点子”转化为政府工作的“金钥匙”,变成了一桩桩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大实事、大好事。
  
Copyright 2024 竹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20360号-1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