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夏涛)全省“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开展以来,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高站位谋划部署,高质量组织推进,结合市、县工作重点,围绕乡村建设“六件事”,确定以“聚力共同缔造·代表六查六促”(查农厕改造质效,促人居环境改善;查老有所养水平,促服务能力提升;查入园入托保供,促学前教育普及;查生活垃圾处置,促村容村貌美化;查生活污水治理,促水域环境向好;查农村公路管护,促交通出行通畅)开展代表行动,在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汇聚群众发展合力、深挖乡村建设潜力等方面深入探索实践,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紧扣三个重点,夯实履职基础,把准行动“风向标”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依靠代表、组织代表、发动代表作为首要环节,做实政治理论引导、专业能力指导、日常巡回督导三个方面重点工作,为高效开展“代表行动”蓄力赋能。
理论武装“醒脑”。把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穿“代表行动”始终,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要内容,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示范引领学、“四级代表”上下互动学、乡镇人大左右联合学、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实际学,引导代表深刻领会“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以清醒的政治头脑、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政治担当,为“代表行动”指引方向、明晰路径。
业务培训“提能”。组织召开全县“代表行动”暨履职能力培训会议,邀请省市人大专家围绕法律法规、公文写作、信息宣传、代表建议撰写、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等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实地观摩+现场问答+交流研讨”等形式,服务代表练好“内功”;邀请有关部门就农村厕所改造、幼儿托幼中心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清运体系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乡村建设“六件事”具体内容进行专题辅导,帮助代表进一步了解发展现状、研判发展短板、凝聚发展共识,找准履职切口。
强化督办“明责”。制定下发“代表行动”实施方案,对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部署,通过主任会议成员巡回督、常委会委员包片督、工作机构蹲点督,确保活动全面铺开、代表全员下沉、群众全程参与。同时,结合市委、县委能力作风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代表履职评价体系,依托“实体+网上+掌上”三位一体的代表履职平台,将“代表行动”履职成效纳入积分制管理,为代表履职划出“硬杠杠”,着力破解能力不足不会为、责任缺失不想为、激励不足不愿为等问题。
坚持三个导向,践行“五共”理念,画好民生“同心圆”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五共”理念与“代表行动”深度融合,聚焦乡村建设“六件事”,察实情、谋实策、出实招、办实事,引导代表既依法履职当好“建言者”,又身体力行当好“参与者”。
坚持目标导向,真调实研听民意。广大代表秉持“一线工作法”,深入中心院落、田间地畔,让群众说话、听群众心声、问群众意见,冲着问题谋、针对难处干,寻良策、集众智。为全面掌握基层声音,各乡镇人大结合实际,纷纷畅通“绿色声道”:宝丰镇龙井村探索“凉风亭里聚民智”,在农闲时间聆听群众诉求,让“好声音”成为“好建议”;麻家渡镇第一代表小组延伸履职“触角”,设立“流动办公桌”,广大代表走“近”群众、走进家门、敲开“心门”;深河乡人大率先推行“微信传声筒”,组织代表“进群、入圈”,让群众呼声“全开麦”、代表履职“不打烊”。
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解民忧。广大代表坚持把群众受益作为根本目标,针对调研中的共性难点问题,撰写意见建议,提请乡镇人大论证研究,通过转交乡镇政府、协调职能部门、上报县人大常委会等途径,层层推动落实;针对个性诉求,现场答疑解惑,耐心宣讲政策,争取群众支持。同时,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认领帮扶项目、服务岗位、帮解难题,以“小切口”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群众“微心愿”。面对群众反映的人居环境问题,擂鼓镇9名代表化身“清脏治乱攻坚组组长”,通过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发动群众600余人,整治“十堆十乱”200余处,清理道旁杂草1000余平方米,营造了美好环境“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享受”的良好氛围。
坚持结果导向,真情实感暖民心。意见建议能否被采纳、是否能落实,既是对代表履职能力的检验,更与解决群众需求息息相关。溢水镇陈猛、朱明莉代表在走访中了解到,华家湾村60岁以上老人近400人,且多为“空巢老人”,缺少陪伴与关心,提出“加强闲置房屋整合,推进养老活动中心建设,丰富老人业余生活”的意见建议,得到镇政府第一时间受理,“党建+颐养之家”建设预计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真正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落到实处。潘口乡龙王沟村接受代表意见建议,筹资对“儿童陪伴之家”进行改造升级;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构建“代表+中心户+邻居妈妈”照料模式,让留守儿童关爱不缺位、陪伴不断档、成长不迷航。
聚焦三个巩固,勇担发展重任,唱响幸福“主旋律”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服务县域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代表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代表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部署、自觉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带头落实高质量发展任务,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可持续。
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湖北省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十堰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以“法律巡视”推动城市科学化规划、精细化建设、法治化管理,保障创文成果共建共享。本次代表行动中,城关镇人大再次组织代表,深入“三无小区”、大型商超等场所,就垃圾分类处理、污水管网配套、广告招牌清理等工作开展“回头看”,指出存在问题,提交相关意见建议,通过闭环监督、持续监督,敦促做好创建工作“必答题”、民生需求“附加题”,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竹山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把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各项事业发展中,以创建强管理、增活力、提形象、惠民生、促发展,实现了文明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
巩固绿水青山成色。竹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是竹山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好守井人”更是全体代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上庸镇代表在本次“代表行动”中,立足县域重要生态功能涵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定位,提出“抓源头治理,做好管水、护林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得到有效落实。该镇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人大代表+村民”的护水护林体系,10个村分片就近组建16支护水护林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水、巡山护林、垃圾清运等活动,为“治山理水”凝聚人民力量,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经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竹山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年位居省市前列,地表水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首创即成,成功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巩固社会治理成效。竹山作为全国“十星级文明”发源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善的制度体系、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是人大工作始终关心的焦点、重点。潘口乡龙王沟村作为省级“共同缔造”创建试点,深入践行“五共”理念,以“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发动群众决策共谋,以“十星促五兴”积分制度激励群众发展共建,以“五会六组”议事机构引导群众建设共管,以“晒环境、亮家风、传美德”等活动推动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近年来,全县千余名各级代表化身社情民意“网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基层信访矛盾、刑事案件逐年减少,文明程度、幸福指数日益增长,人大代表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